上海银保监局的300万罚单又将复星保德信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复星保德信人寿”)推至聚光灯之下。3月14日,上海银保监局针对复星保德信人寿一口气开出了7张罚单,该公司及总经理等相关负责人合计被罚313万元。
从违规原因来看,复星保德信人寿在保险费率、产品销售、保险资金运用、投资管理等方面均被查出问题。作为一家中外合资的寿险公司,复星保德信人寿似乎并没有“继承”双方股东的禀赋,罚单频频,亏损愈发严重。
十大违规被曝光
3月14日,上海银保监局开出了今年保险业最大罚单,复星保德信人寿合计被罚313万元。
具体来说,复星保德信人寿被查出10项违规,包括未按照规定使用经备案的保险费率、不具备条件经营健康保险业务、保险资金未独立运作、对保险条款内容和服务等做引人误解的宣传、运用不同类别保险产品资金投资股票未分别开立证券账户和资金账户等。
可以看出,复星保德信人寿在保险费率、产品销售、保险资金运用、投资管理等方面均出现了问题。上海银保监局责令其改正,给予警告,并对其罚款262万元。
对于此次处罚,复星保德信人寿回复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公司始终以合规经营为底线,本次监管检查暴露了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意识盲区,公司已严格遵照监管要求整改完毕,并以此为契机全面审视公司经营的各个环节,梳理合规审核流程,防微杜渐。
同时,复星保德信人寿表示,公司在此基础上,在前线业务端口、中后台运营端口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工作,把合规工作落实到每个经营动作和细节中。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处罚并不仅限于机构层面,复星保德信人寿总经理陈国平、监事沈淑渊、原总经理助理兼首席投资官孟浩等也在被处罚之列,6位相关责任人合计被罚51万元。
也就是说,在处罚机构的同时,涉事的责任人及公司高管也成了监管重点关注的对象。对此,资深精算师徐昱琛表示,一方面,公司的违规可能跟个人或高管的职位行为、管理行为有一定关联,处罚到个人能够起到更好的警示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对公司和个人双方进行处罚,也能够更好地体现责任追究。
“处罚到了高管,对于高管以后的管理行为产生警醒,也将有利于公司发展。”徐昱琛补充表示。
成立以来连年亏损
复星保德信人寿由复星与美国保德信金融集团联合发起组建,于2012年9月正式成立,总部位于上海,注册资本金为33.6亿元。
作为一家中外合资的寿险公司,复星保德信人寿拥有实力非凡的两位股东。中方股东背后是港股上市公司复星国际,在2022 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榜单中列第589位。外方股东保德信金融集团是全球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已拥有超过140年的历史。
但是,复星保德信人寿似乎并没有“继承”双方股东的禀赋,不仅违规频频,亏损也愈发严重。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成立至今,复星保德信人寿尚未进入盈利期,近十年累计亏损近21亿元。尤其是2022年,复星保德信人寿亏损达7.11亿元,为历年亏损之最。
从业务发展来看,银保渠道是复星保德信人寿的主要渠道,根据该公司2021年报,其保费收入居前5位的保险产品中,有4款是通过银邮代理销售。徐昱琛表示,相较于个险渠道,银保渠道更容易“上量”,但是销售的产品新业务价值率和利润是有限的。并且,复星保德信人寿两位股东的资源优势不在银行,在银保渠道方面也并不能给予太多资源。 产业经济网
连年亏损也加速了对资本的消耗,复星保德信人寿此前已经进行了4轮增资,注册资金也相应由最初的5亿元增长至目前的33.6亿元。其第五笔10亿元的增资也在路上。
虽然股东频频“出手”增资,但是复星保德信人寿仍然面临偿付能力压力。截至2022年末,该公司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 101.71%,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 127.36%,较上一季度分别下降了29.08个百分点和28.71个百分点,也远低于128.4%、196%的行业平均水平。
复星保德信人寿解释称,偿付能力充足率变化主要原因是投资收益低于预期,较高的综合亏损使得净资产减少了3.20亿元,另一方面,通过增加高价值产品的销售占比,使得保单未来盈余增加3282万元,综合导致实际资本较上季度减少3.09亿元。 文化资讯网
北京商报记者 陈婷婷 李秀梅
(编辑:韦璐) 关键字: